投票

文章

编号:132 票数:0

《今生我要做一棵树》

高中组   三等奖

三门中学高二(5)班   李玮璇

指导老师:邹红

        以前读《三字经》,读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时候,听得父亲讲解:古人很重视成长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尤其注重家风家教。孟母从小教导孩子做人的道理,割断织机的布来告诫孟子;窦禹钧不但仗义疏财,乐善好施,还十分注重孩子的学习和品德修养,五个儿子先后登科及第,“丹桂五枝芳”。

        也许是意识到“养不教,父母之过”,我家经常是父母轮番“上阵”,对我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小时候,最早背诵的古诗是《锄禾》,耳熟能详的话语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印象最深的事情是把自己吃得干干净净的碗“展示”一番,检查“过关”才能离开餐桌。我总觉得自己不是蜜罐里泡大的,反而过得苦哈哈的。我的名字“玮璇”都是美玉珍宝,不是说“掌上明珠”么,不是说女孩“娇养”么,我家倒是只见管不见宠,只见“教”不见“娇”啊!

        如今我明白,祖父母那一代,物质极度匮乏,吃饱都是奢侈,但精神生活却很富足;受到他们的影响,父母这一辈,对生活常怀感恩,对家庭和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享受人生,却不沉溺;看透人生,却不消极”。他们固然也为子女将来的教育煞费苦心,却坚信:“娇”不是“娇生惯养”,更不是“骄奢淫逸”。物质上的追求永无尽头,精神上的教育至关重要。孩子是一株苗,以后长成什么,全在父母亲最初的影响与教育里。与其让孩子做一株离开温室就枯萎憔悴的娇花,不如让她做一棵能历经风雨的树。“娇而不奢,贫而不卑”,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芈月传》中的芈姝是楚威后的心头肉,从小被娇养,要啥有啥,予取予求。后来,她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娇纵成性。她的失败恐怕与家庭教育不无关系,要不,她那天生神力的孩子也不至荒唐举鼎而死。如今,国家日新月异,有些人“灵魂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比如“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财富和地位大多不是年轻人自己努力的结果,而是父母庇护祖先荫佑。正因为这些来得太过容易,他们最容易失去荣誉感和奋斗精神,也最容易骄奢淫逸,无所作为。加上有些家庭的“家风”、“家规”本来就存在问题,这样的年轻人就很可能成为“纨绔子弟”、“恶少无赖”,成为家庭、社会的破坏因素。

        好的家风需要长期“润物细无声”。司马光年轻时不喜华靡,“独以俭素为美”;又写《训俭示康》,教导儿子司马康“以俭立名”,不“以侈自败”,并且在最后说,“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司马康谨记父亲教诲,“为人廉洁,口不言财”,其子司马植“立学不懈,卒有成”。他们的嘉言懿行不但成为家风之源,而且成为学习仿效的道德典范,代代相传,泽被后世。

        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的父母耳提面命,潜移默化,我必以节俭为荣,把它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我绝不像寄生的菟丝花,借大树的高枝炫耀自己,甚至吸食大树的养分;今生,我愿长成一棵树,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给后人撑起一大片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