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中外名家共话“和合文化与促进共同发展”

无限台州   2022-12-01 11:08:14


11月29日

“2022和合文化全球论坛”

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在天台举行


在大会发言与主旨发言环节,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荷兰、西班牙、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等十余个国家的政府要员、国际组织代表、国外驻华使节、国际汉学家,以及有关智库、高校、研究机构等全球知名人士,围绕“和合文化与促进共同发展”发表分享思想观点。

 图片1.png

赵磊主持大会发言环节


在大会发言环节,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荷兰教育、文化及科学部原部长奈斯安,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麦家,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山市政协原主席丘树宏,尼泊尔驻华大使比师努·普卡尔·施雷斯塔,韩国驻沪总领事金胜镐,印度尼西亚驻沪总领事戴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立文,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文忠,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刘鸿武,天台县委书记杨玲玲等12位嘉宾分享了观点。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磊主持。

 

图片2.png

叶小文发言


叶小文认为,和合文化中的“和”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特质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和”的方式是和而不同基础上的求同存异,良性竞争基础上的奋进创新。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可以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图片3.png

奈斯安发言


奈斯安认为,和合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并且可以延伸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启迪人类走上全球绿色发展的正确道路。西方的“和谐”强调的是对差异的协调,甚至是抹平差异后的一致,而中国的“和合”强调的是尊重差异的和谐,是真正的和谐。西方国家应接纳中国“和合”理念,接受国家间文化与价值的多样性,以积极的心态推进全球绿色转型与发展合作,为地球的健康及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

 

图片4.png

朱光耀发言


朱光耀认为,和合文化的精髓是和平、和睦、和谐、合作,是和而不同、同舟共济的精神。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经济衰退、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等多重冲击,未来挑战很可能仍将继续。应对多重挑战,同舟共济应该是世界各国的正确选择。我们应通过合作沟通加强彼此的了解,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破除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持续合作。

 

图片5.png

麦家发言


麦家表示,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是消除误会、减少冲突、理性认知的有效途径。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也是世界文明成果重要的保护者和建设者。今天的中国作家既能畅通地学习、借鉴世界文学的优秀成果,同时又处在国泰民安的大好时期,有着取之不竭的创作活水。希望世界各国能够像中国分享世界文学一样来多多分享中国文学,并从文学中认知中国。


丘树宏在书面发言中表示,“和”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也是东方智慧最具标志性的理念,这对于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倡导和践行的“天地人和”,可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为此,我们要坚持和而不同、以人文本,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和谐,在天地人和的大宇宙交响乐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图片6.png

施雷斯塔发言


施雷斯塔认为,和合的含义是和平、和谐与合作。尼泊尔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致力于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尼泊尔人民相信普遍的博爱与和谐,是促进不同国家和人民相互理解的指导准则。当前,人类面临最紧迫的挑战,是实现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这就需要加强国家间的善意、合作、互信和理解,重新建设更好的国家关系与经济关系。尼泊尔将与中国一道,共同为和平、和谐、合作和发展的事业而努力。

 

图片7.png

金胜镐发言


金胜镐表示,“和合”二字言简意赅,意味着无论个人、组织或国家,都需要在平衡与和谐中寻求共存。和合理念要求我们,在追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彩虹之美就在于能包容七色光芒,一个共存的世界必将更加美好宜居。当今世界,各国紧密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中国告诉我们,只要各国遵守互相尊重、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平等合作的原则,实现共存就会水到渠成。

 

图片8.png

戴宁发言


戴宁认为,和合文化倡导的是和平合作的精神,同时也倡导和谐有爱的理念。印度尼西亚的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合众为一)”,大意就是在差异中寻求共识、多样中探寻统一。该理念倡导接纳差异、彼此包容,致力于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和谐,这与中华和合文化内在契合。我们应当汲取和合智慧,推动国家间特别是印尼和中国间的和谐共处与文明交流,加深伙伴关系,开拓发展机遇,承担起对人类命运负有的共同责任。

 

图片9.png

张立文发言


张立文认为,“共生”的基础是“和合”,有“和合”才能“共生”。“和合”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古代文化价值,也体现了当今时代精神。在信息智能时代,人类是一个共同体,文明和文明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的矛盾将导致社会动荡和全球危机。只有和合共生、共同发展才能维持社会稳定,全球才能走向光明,世界才能走向大同。

 

图片10.png

钱文忠发言


钱文忠表示,和合是一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而和合文化的哲学表达就是天人合一。和合文化对于个体而言能够促进身心合一,对于国家而言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对于世界而言可提供化解文明冲突的路径,对于人类整体而言则能缓和与自然生态之间的深层矛盾,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图片11.png

刘鸿武发言


刘鸿武表示,中华文明具有巨大的内在统一力量与整体精神,历史上中华文化形成的包容、和谐、理性、中道传统,就是追求“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多元包容形态下的统一。这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智慧与文化精神,也是中华文明的精义所在。面向未来,中国需要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共同建构起一种合作共赢、和合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图片12.png

杨玲玲发言


杨玲玲认为,和合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千年基因,自天台生发,向世界传扬,从三教圆融历史长河中走来,在现代化和合之城新的实践中彰显时代价值。天台倾力于和合文化的厚积薄发,让传播更有力量;倾力于和合文化的当代实践,让传承更具价值;倾力于和合文化的普世涵养,让传习更入人心。天台将博采百家之长,消纳丰硕成果,以创建现代化和合之城的生动实践,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就世界大同之美贡献天台力量。


在主旨发言环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常皓,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副校长陈立旭,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贝淡宁,新华社总编室国传平台副总监孟娜,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台州学院和合文化研究院院长何善蒙,西班牙资深国际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哈维尔·加西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张朝意等9位专家学者进行了观点分享。中国外文局对外书刊发行中心副主任范大祺主持。

 图片13.png

范大祺主持


张树华表示,以“中国之治”为美丽风景的世界政治“新生态”正厚积薄发,世界政治文明百花园将更加绚丽多姿、丰富多彩。


高世名认为,“生态文明”思想不止是减碳减排、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更是站在文明史高度的一种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常皓认为,和合文化与绿色发展是中国古老文化与当代人类文明交相辉映、包容和合的过程,将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陈立旭指出,我们需要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塑造更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贝淡宁认为,要承认我们拥有共同的基本价值观,要强调中国在历史、国情、文化等方面都与西方存在差异,还要做好对外解读阐释。


孟娜从记者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于和合文化的理解,以及和合文化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与价值。


何善蒙认为,天台山和合文化是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典型形态和活的样本。经由天台山和合文化,人们可以真正理解中华“和合”文化。


哈维尔·加西亚呼吁世界学习中国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宝贵经验,更加坚定地采取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张朝意认为,要做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理论与思想,应抛开文化表面的差异,追寻与挖掘深层的共同价值,完成从语言传播到思想传播和价值传播的转变。


供稿:中国外文局

小编:戴歆娅

主编:李璐

统筹:杨丹宁

监制:郑思佳

无限台州App原创

台州广电融媒1集群出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阅读量:4416

网友评论

  • 159无限台州8929
  • 👍
  • 2022-12-01 12:24
  • 憨豆
  • 👍
  • 2022-12-01 12:54
  • lenke
  • 👍
  • 2022-12-01 15:20
  • Sanssssss
  • 👍🏼
  • 2022-12-01 16:38
  • 13958634555
  • 👍
  • 2022-12-02 09:34
我要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