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台州

qrcode

扫一扫

手机上看更精彩

这十年“台”精彩丨仙居杨丰山:千亩高山梯田 村民的“共富田”

无限台州   2022-10-10 20:22:29 阅读量:15398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台州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接续奋斗,推动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的十年。我们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省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扛起“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的使命担当,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奋勇前进,经受住了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带来的一系列大战大考,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本台推出《喜迎二十大·这十年“台”精彩》专栏,全方位、多层次反映十年来台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精彩成就和创新实践,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天(10月10日)

《台州新闻》播出

《仙居杨丰山:

千亩高山梯田成为“共富田”》


(视频时长:4分52秒)


仙居县朱溪镇杨丰山村素有“浙东香格里拉”的称号,村庄海拔四百多米,村里有2300多亩高山梯田,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曾经,这里的大多数村民都过着靠山吃山的日子,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年收入不过五六千元。而今,通过发展优质稻米产业,杨丰山村跑出了共富“加速度”。


推广梯田复垦

发展优质稻米产业


在朱溪镇杨丰山村,一大早,种粮大户应江才就和前来帮工的村民们在田里忙活开了。


➥仙居县朱溪镇杨丰山片区(大洪村)村民 应江才:跟以前比起来现在好多了,以前没人种,现在种田的人都比较多了。



应江才是土生土长的杨丰山人,20多年前,因为种田收入微薄,他去了外地经营干洗店。但随着年龄增长,老应的思乡之情与日俱增。听说村里推广梯田复垦和优质稻米种植,应江才决定返乡,他回村承包了100多亩高山梯田。


➥仙居县朱溪镇杨丰山片区(大洪村)村民 应江才:我们除了自己吃的,剩下的全部公司收走,都不愁卖的。这五十亩地每年的收入十五到二十万元吧。



杨丰山核心区域有2000多亩梯田,但9年前,这里的梯田资源仅开发使用500亩,村民大量外出务工。为了改变现状,当地发动乡贤力量,成立种养殖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打响优质稻米品牌。



2019年,杨丰山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成为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结对帮扶村。


➥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 徐春春:主要针对杨丰山村实际情况,针对梯田的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梯田文化农旅融合等方面,大力推广中浙优8号、嘉禾优7号等优质稻品种,以及轻简化的栽培技术,来帮助杨丰山村发展优质稻产业。



集结镇村企三方资源

打响优质稻米品牌、带动村民致富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加上强有力的农技加持,近年来,“杨丰山”优质稻米的品牌逐步打响,也吸引了企业的注资加入。仙居县以党建为“媒”,调动镇村企三方资源,全面实施“红企联村”模式,成立了强村公司,由强村公司牵头,组织农民进行现代化农技培训、企业专场用工招聘等,为当地村民增加了30%的就业机会。



➥联村企业 浙江仙居君业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峥斌:企业参与联村,是企业家该有的责任,通过党建联盟集结了镇村企三方资源,我相信杨丰山品牌一定能够市场运营好,一定能带动村里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红企联村“共富工坊”的建立,进一步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促进了水稻标准化生产,加快植入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打响标识度高、品质优良、产能稳定的水稻品牌。


➥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 徐春春本来我们的水稻种植面积只是几百亩,一千亩左右。这两年水稻的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两千多亩了,说明我们的村民村干部都看到了优质水稻发展的前景。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和收割水稻期间的人工需求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部分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


➥村民 潘国星:农忙都会叫我去帮忙,一天平均收入150元左右, 一个农忙下来,赚的钱补贴补贴日常的家用是足够了的。


➥仙居县朱溪镇杨丰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周方平:一方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所以我们杨丰山梯田就是我们的“共富田”。


发展“特色农旅”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杨丰山村在打响优质大米品牌的同时,借助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古梯田以及内涵深厚、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发展“特色农旅”产业。三年前,在外经商的张秀娅毅然回到家乡,投资办起了农家乐。


➥“隐仙小居”农家乐老板 张秀娅:杨丰山现在变化很大,到村里来玩的人越来越多,景色越来越好,所以我们农家乐的生意现在也很好了。



近年来,朱溪镇通过村企结对、共富工坊等形式,发挥好“杨丰山”的辐射能力,带动了周边后塘村、大洪村等9个村的稻米产业发展。


➥仙居县朱溪镇党委书记 王满良: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发展壮大“共富工坊”的帮扶力量,在产业布局、政策优惠上更有针对性,规划更合理、模式更优化,持续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就地就便就业、稳定增收,让“家门口就业”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全媒体记者:刘挺,仙居台 

小编:陈佳

主编:周颖瑛

统筹:陈佳

监制:郑思佳

无限台州App原创

台州广电融媒1集群出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评论(6) 14
我要评论
00:00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