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台州

qrcode

扫一扫

手机上看更精彩

赓续中华文脉,探寻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和合文化”

无限台州   2022-11-30 21:19:03 阅读量:14833


展和合之韵
绘非遗之美


非遗+和合文化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1月30日
在天台塔后书院展出的
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或许就会告诉你答案!


(视频时长:40秒)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区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先辈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智慧结晶,也是珍贵的文化记忆,千百年来,“和合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信仰和生活追求。在台州非遗项目中,就蕴含许多“和合”现象,成为台州特色文化的标志,扎根于这一方沃土,渗透于这一方百姓的生活之中。如今,挖掘非遗的文化资源,对于弘扬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插花艺术


台州插花艺术源自于民间插花,融入了晚唐时期台州临海人罗虬《花九锡》的插花仪轨、天台宗的佛学理念、和合文化的儒家思想,从而形成具诗意、禅意的、和合的插花艺术,一花一叶,一剪一插,取法自然,尽显人与自然的和合。


IMG_0006(1).jpg


台州插花艺术分为佛前插花、茶室插花、文人插花、民间插花四大类型。


IMG_0016(1).jpg
IMG_0196(1).jpg

玻璃雕刻技艺


台州玻璃雕刻技艺是以玻璃为材料,以砂轮作刀进行艺术创造的一种技艺,起源清代末年,主要流传于椒江(原海门)和天台等地,题材有鸟兽、山水、人物和肖像等。


IMG_0200(1).jpg


台州玻璃雕刻技艺以玻璃为纸,砂轮为笔,采用特殊的刀法在坚硬的材料表面进行艺术创造,讲究材料的内在美质和刀法的丰富变化,工艺流程达二十多道。


IMG_0127(1).jpg
IMG_0224(1).jpg

sdfd


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传统中医药文化


台州黄岩沈宝山药店创办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是1995年国家国内贸易部颁发第一批“中华老字号”称号的百年老店,并载入《中国老字号·药业卷》。


IMG_0237(1).jpg


沈宝山坚持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自晚清开始制作中药香囊,选用地道药材,按每种药材的特性精细称重、精确配比,然后将其研磨成粉,装入香囊中,药性和缓而持久,各系列香囊屡获创意设计类奖项


IMG_0137.jpg
IMG_0251(1).jpg

sdfd


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戏剧服装制作技艺


传统戏装制作技艺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其起源于当地的宗教活动、民间习俗与戏剧活动有关,清代已成为颇具地方特色的工艺,并从刺绣行业中分离出来,成为融美术、刺绣、制衣于一体的独立行业。


IMG_9973(1).jpg


戏剧服装门类齐全、品种丰富,有蟒袍、官衣、开敞、鱼鳞甲、坎肩、彩裤、女披、裙等十几个大类300多个品种。


IMG_0147(1).jpg
IMG_0156(1).jpg

sdfd


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剪纸


临海剪纸流传于临海张家渡一带,是用剪刀将纸剪成或镂空成各种各样图案的民间艺术,作品细致,线条柔和,粗细皆备,整体构图完美、玲珑、秀气、雅致,并注重线面结合,在严谨中见灵秀,在精细中见匠心,寄托了百姓祈愿风调雨顺、吉庆平安的美好愿望。


IMG_9930(1).jpg


临海剪纸传承人张秀娟,在多年的创作实践过程中,不断吸收书法、国画、版面、蓝印花布等艺术营养, 丰富提高了剪纸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尤其在剪纸的材料上,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 最终发明了用丝绸作为材料的剪纸技艺。


丝绸剪纸色泽华丽,具有防潮、防霉、防 蛀、不褪色等特点,有更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让临海丝绸剪纸重新绽放艺术魅力


IMG_0047(1).jpg
IMG_0167(1).jpg

sdfd


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草编工艺


温岭草编工艺历史悠久,距今约有300余年历史,是利用天然的植物纤维为材料,经拧、缠、勾、编、钉、缝等工序手工制作而成,具有传统的地方特色。


IMG_9902(1).jpg


草编具有能耗低、绿色环保等特点,既传统、又现代、品种多、花色全、深受客户青睐,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IMG_0306(1).jpg
IMG_0496(1).jpg

sdfd


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干漆夹苎技艺


台州天台山干漆夹苎是为各种木制品外表装饰和保护的一种独特的技术,其制作工序共48道。


IMG_9940(1).jpg


成品具有经久不蛀、光泽润亮、不开裂、不变形的特点。主要用于佛像(人物造像)、宫殿、祠堂、庙宇等建筑构件外表的髹饰和保护,也用于民间寿棺、匾额的制作等。


IMG_9933(1).jpg
IMG_0433(1).jpg

sdfd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绿茶制作技艺


台州天台云雾茶制作技艺,是天台先民根据高山青茶的特质而积累的制茶技艺,保持了茶叶“香气高锐,清汤绿叶”的品质。


IMG_0189(1).jpg


“西湖龙井天台来”,西湖龙井来自于华顶云雾。天台云雾茶还东渡日本、韩国,成为中国茶种最早传往世界各地的发源地。三国时期,高道葛玄到天台华顶山开圃植茶,人称“葛玄茶圃”,陈太建年间,佛教智者大师来天台山建寺传法,倡导“以茶供佛、茶禅一味”,逐步形成著名的“罗汉供茶”,民国年间,天台山云雾茶被列入“浙江四大名茶”。


IMG_0074(1).jpg
IMG_0331(1).jpg

sdfd


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传统纺织技艺


苎布,是以苎麻为原料织成的布,又名麻布,由于过去用于制作夏天服装和蚊帐,故又称夏布。


IMG_0021(1).jpg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绸布、纯棉布等纺织品广泛应用,苎布的市场逐渐萎缩,苎布制作技艺一度处于濒危状态。台州天台非遗保护单位,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该技艺,经过不断研发试验,最终以苎麻、亚麻原料为底料,加入竹梢、麦穗、珍珠、兔尾巴草等材质,开发出宽门幅苎麻面料,用于窗帘、桌旗、墙纸、屏风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家装,产品远销海外。


IMG_0299(1).jpg
IMG_0037(1).jpg

sdfd


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一根藤”制作技艺


“一根藤”制作技艺始于明末清初,是天台民间独特的传统木作技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由长短不一的木条,以榫卯镶接,首尾相连,形成各种吉祥图案,把子孙延绵、和合圆满的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故又称“万年藤”。


IMG_9992(1).jpg


同时,“一根藤”还将儒释道文化元素融合其中,是天台山“和合文化”的重要图腾,亦称“和合藤”。


IMG_9979(1).jpg
IMG_0275(1)_副本.jpg

sdfd


2016年被列入第五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灯彩


仙居花灯,又称“唐灯”,因灯身无骨、灯面图案由刀凿针刺成孔而闻名,被称为“中华第一灯”


IMG_9911(1).jpg


仙居花灯制作技艺十分独特,灯面图案均由刀凿针刺成孔,经过透光留影而成,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质灯片折拼粘接而成,是传统手工技艺的杰作。花灯无骨,自由无束缚,小巧玲珑,变化丰富,同时融绘画、刺绣、建筑艺术于一体,亦是“和合文化”的彰显。


IMG_0540(1).jpg
IMG_0080(1).jpg

sdfd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根艺


启明根雕是一种以树根、树身、树瘤、竹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的传统技艺。


IMG_0063(1).jpg


制作过程一般要经过选材、晾干、浸泡、去污、脱皮、清洗、阴干、构思、雕琢、打光、上清漆等二十多道工序,所用工具涉及锯、凿、刨、锤、钻、锉、磨、砂纸、毛刷等十多个种类,使一块块枯死的树根木材重焕生机,让人们更懂得“万物有灵,草木情真”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的和合。


IMG_0317(1).jpg
IMG_0286(1).jpg

sdfd


2010年,启明根雕入选第五批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创新是魂,传承是根
过去与未来的融合
亦是“和合”

摄像:吴晨波

后期:项志炜

台传媒记者:徐家辉
小编:徐家辉
责编:陈静
监制:丁巍
无限台州APP原创
台州广电新传媒有限公司出品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评论(17) 34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