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浙江出动百名记者为啥事

无限台州   2020-07-20 20:50:59
阅读量:16541


组团感受江山魅力

聚焦中国幸福乡村


timg (5).jpg


江山市

浙江省衢州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七山一水两分田,是浙江省的西南部门户和钱塘江源头之一,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年,江山市从自身资源入手,以大众需求为目标,打造“文体+旅游”品牌,探索幸福乡村的发展之道,取得一定成效。



REC

7月17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江山“红绿青”主题体验采风

在江山开启


来自省内100余名记者,先后来到脱贫攻坚典型大陈乡大陈村、体育特色村凤林镇白沙村、红色文化典型仙霞古道三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感受了乡村振兴的活力,红色精神的魅力。


 

大陈村:村歌唱到北京去


村歌文化是江山农村文化的代表,全市三分之二以上行政村拥有自己的村歌,因此,江山被誉为“中国村歌之乡”。大陈村一首《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唱进了全国人民大会堂,现在已经成为当地实景表演的一个压轴节目。


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十月初十,大陈村村民汇聚一堂举办颇具特色的麻糍节,大家走上舞台一展歌喉,十几年来,大陈村形成了男女老少齐声歌唱的氛围,歌声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也鼓起了村民的钱包。



小小的村子里有一条商业街,油炸果,山村包子,西施豆腐……生意好的时候,一家小店,一天上千的营业额不在话下。而十年前,村里垃圾成堆,房屋破败,村民年收入只有人均4000元,村民徐孝仙就是这一转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村里经营一家农副产品店的她,热情地邀请记者喝绿豆汤解暑。



与记者聊起村里的变化,徐孝仙滔滔不绝,她眼里的家乡变得干净、有活力了,幸福乡村,就是要住着舒心,生活有奔头!


 
白沙村:小康体育村


白沙村是个移民村,2002年因水库建设需要,全村集体迁移至凤林镇。18年时间,成就了“浙西第一村”的美誉。村里有木材加工基地、白菇种植基地、来料加工基地,全村85%的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务工创业,基本实现了“夫妻不分居,老人不空巢,儿童不留守的良好局面”。村里风光优美,人文精神浓郁,拥军意识强烈,文化长廊尽显白沙村不俗的眼界。



白沙村还是体育强村。村里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2个塑胶篮球场、1个塑胶网球场、1个游泳池、1000平方米全民健身广场以及1250平方米的室内综合体育馆,成为省内外为数不多拥有室内外场馆的行政村。


因为这些完备的体育设施,白沙村先后承办省、市各类赛事活动10多次,各类小型赛事200多场次,每年赛事接待8000余人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体育兴村这条路我们还将继续走下去!”村党总支书记吴江明如是说。


 
仙霞关:追寻红色足迹


仙霞古道位于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是古代进入福建唯一陆上官道,素有“入闽咽喉”之称,由唐代黄巢起义军所开辟,并靠一代代的江山人贩运盐、茶、山货,走出来的一条军用、交通和经商之路。



古道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沿线名胜古迹众多,关门、凉亭、石阶遗址尚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仙霞岭上又留下过共产党红军、游击队的足迹。1935年至1937年间,工农红军挺进师在粟裕、刘英的领导下,建立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组织山区农民开展斗争。


▲当地群众给采访团讲解历史

 

现今,仙霞古道成为驴友的天然赛道,每年吸引十余万户外运动爱好者,成为浙西地区最有名气的体育旅游景区。当地体育、旅游部门联手,结合古道特点推出相关赛事活动,极大推动了江山的城市品牌建设。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江山市积极寻找舞台,展现八八战略下浙江新农村的发展成就,振民心,促经济,这次户外采访,既是浙江新闻界对这份苦心的回应,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新闻工作者的凝聚力、向心力。



全媒体记者:邱永华 张琳悦 

小编:马珊珊

责编:陈静

监制:黄婉秀

无限台州APP原创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