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台州

qrcode

扫一扫

手机上看更精彩

浙江日报|路桥新农人:量化成长数字 掌握植物“语言”

无限台州   2022-05-09 07:58:47


今天(5月9日)

《浙江日报》刊文

量化成长数字、掌握植物“语言”

记者在科技感满满的农业综合体里

跟着数字新农人去“追光”


关注台州路桥现代智慧农业综合体

铭溢客通过先进科学技术

为植物生长保驾护航



来看原文


天气元素能“分解”、让植物学会“说话”……台州路桥区新桥镇有一块神奇的农田——铭溢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智慧农业综合体。这里集合了智能水肥一体灌溉和LED补光等多项高新农业科学技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植物生长保驾护航。


前不久,我们走进这个集科研、生产和应用为一体的科技型农田,跟着两位入行才一年的数字新农人,开启智慧农业的“追光”之旅。


朱超毅在观察小番茄生长情况


数字里的生长密码


温度27.1℃、湿度54.6%、光照34680流明……我们一走进硕大的白色种植大棚,就看到技术员曾小红正在种植笔记中记录着最新的数据。


“这些数据有什么用呢?”看着密密麻麻的记录本,我们问道。


“先试试,甜不甜。”曾小红卖了个关子,随手摘了颗草莓递了过来。


一排排草莓挂在半人高的支架上,在绿色地毯的映衬下,更显鲜红。


“很甜很香。”我们尝过以后赞不绝口。


“这香甜的味道就是数据带来的哦。”曾小红说,大棚里安装了温度、湿度、光照智能数据采集传感器,实时记录着全天候的天气元素。


随着曾小红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大棚中间传感器带来的反馈在LED屏上实时显示;而反馈的数据同步传输到温室控制台,数控中心则根据农作物不同时期的需求,自动进行遮阳、通风、保湿等应用操作。


“但作为‘新手’,我还是习惯做做‘小抄’,更清楚了解它们的生长规律,以便做出更优化的设置。”说话间,曾小红走到温室控制台,熟练地在液晶屏上轻点“外网进”。我们注意到,随着曾小红指尖的触动,大棚里传来声响,大棚东西两侧几十根绳索同时开拉,棚顶遮阳网布缓缓关闭,排风设备开始启动,大棚里的闷热感立刻减轻了不少。


“现在是草莓的成熟期,光照保证在8000流明就差不多了、温度要控制在18℃—20℃。现在的光照和温度超标,因此系统就会关闭遮阳网,减少光照并降温。”曾小红带着我们走到温室控制台。


“你看,现在是关闭了40%,如果到正午,关闭的比例就更多了。”外网进退、内膜进退、深帘膜收放、风机、补光灯……我们看到,不大的控制台上有着30多个应用操作按钮。


“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设置。”曾小红说,这套系统既可以根据设置全自动操作,也可半自动或者人工干预手动操作。


补光灯让出菇时间缩短


让植物学会“说话”


“原来了解植物的需求才能有更好的收获,那么你们是如何让它们开口‘说话’的?”


听到我们的疑惑,技术员朱超毅揭开了地膜的一角。我们发现每一排植物的下方,都装着一个容器,不时有水珠滴落。


“总灌溉量减去排泄量,就是植物的需求量。”朱超毅说,比如灌溉了100升水肥,如果回收容器里有20升,那这个阶段的植物对于水肥的需求量就是80升。


农作物品质好不好,能不能“喝饱”是关键之一。朱超毅带着我们走进中控室,每天一早,他会根据不同农作物的水肥回收情况,结合不同生长阶段,配置水肥的浓度和总量。


“草莓现在的水肥盐碱含量值保持在0.7-0.8就可以了,而小番茄的盐碱含量值苗期要保持1、生长期则是2,结果期就要在2.5-3之间。”指着显示屏上的数据,朱超毅一边向我们解说一边熟练地操作着,“草莓每一株现在‘喝’200毫升就够了。”


我们看到中控室里,有着数个不同的水肥池,通过管道延伸,源源不断地把水肥输送到每一个大棚。


对照着水肥比例兑换表,我们也在朱超毅的指导下,上交了小番茄当日灌溉量的“作业”,并通过了智慧水肥系统的检测。


“比例可以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瞅了一眼自动化滴灌设备上的盐碱含量值,朱超毅开始设置定时浇灌时间。


在这里,植物不会“暴饮暴食”。“一口气可吃不成胖子,得分时分量浇灌。”朱超毅说,他们采用的自动化滴灌设备,可以通过水肥管道自动滴灌直达农作物根部,为农作物提供均匀、定时、定量的水肥供给,灌溉量甚至能精确到每株苗,不仅能提高效率节省人工,还能精准控制水肥。


在小番茄大棚里,我们发现,不时滴落的水肥让小番茄根部的土壤保持着湿润状态,但摸上去却仍松松软软。


“光照够不够、温度低不低、湿度高不高,农作物也会用它们的‘肢体语言’告诉我们。”朱超毅说,光照不够,光合作用低,草莓的叶柄容易发枯,也易发灰霉病。而小番茄一个月的苗期、一个多月的生长期以及五个月的结果期,都有不同的“健康体征”,根据体征的判断,也能获取它的需求。


大棚里的LED屏,显示着植物的“生长密码”


“人工太阳”来补光


“你们这儿种的番茄比我那儿好,茎干够壮、叶子够绿。”


番茄大棚里,路桥种植大户杨礼池的赞叹响起,他是一位有30多年种植经验的老农夫。


去年12月的反常天气,让杨礼池的番茄大棚受到一些影响。“光照严重不足,长得比往年略差了些。”


铭溢客的小番茄苗,是从杨礼池的农场引进的,连种植技术都是他传授的,也同样遭遇了反常天气。


“为什么这里的番茄就没受什么影响呢?”我们疑惑再起。


朱超毅指了指头顶。我们定睛一看,原来是120盏有序排列的补光灯。“我们叫它‘人工太阳’,这是我们公司研发生产的,我们的综合体也正是产品的‘试验田’。”朱超毅告诉我们,铭溢客负责人瞿萍萍原本从事节日灯制造,在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中,投入到农业综合体的建设当中。


让农作物种植告别“靠天吃饭”,“人工太阳”正是为解决这项需求而生。今年春节之后,台州同样被低温寡照天气笼罩。这样的天气,对农作物生长不利。铭溢客的新农人们抓紧了对“人工太阳”的研究。


“那个阶段,我们每天会开4-8小时补光灯,再把记录的数据给研发端提供参考。”朱超毅告诉我们,目前来看,在农作物急需大量光照的生长周期时,如遇到极端天气,补光灯的效果仍要加强。


在铭溢客的秀珍菇菇房里,补光灯的效果十分明显。“常规种植户出菇大概要3个月,而我们只要30天。”工作人员杨国忠告诉我们。


草莓散发着醉人的香甜,成串的小番茄红绿相间,一排排菌棒上探出了大大小小的菌菇……行走在科技感满满的农业综合体里,我们感受着智慧农业的魅力,也看到了数字新农人的追求和梦想。



小编:陈佳

主编:李璐

统筹:杨丹宁

监制:江寅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4251) (15) 36
我要
00:00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