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大考古!发掘4个月后,沙埠窑址“冒”出什么宝贝?

无限台州   2019-09-25 10:00:40


1963年

黄岩沙埠青瓷窑址

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11月

十余位国内文物考古专家齐聚台州

首次为黄岩沙埠青瓷窑址作专题研讨

看了青瓷展品和遗址,我感到震惊!


今年3月

黄岩沙埠镇竹家岭窑址发掘项目

通过了国家文物局批准

并获考古发掘证照


今年5月

竹家岭窑址挖掘工作启动


黄岩沙埠窑

在中国陶瓷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台州首次

窑址主动发掘又有何重大发现?


07:30:11
2019-09-25

台州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带你一起揭秘!


五组直播小分队

↓↓↓


黄岩博物馆

沙埠下余窑址

沙埠镇青瓷村文化礼堂

竹家岭窑址

沙埠竹家岭青瓷文化展览馆



10:04:13
2019-09-25

❖第一站:黄岩青瓷博物馆


黄岩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共收藏8200多件藏品,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84件、二级文物55件、三级文物139件。博物馆共分五个展厅,分别为:特展厅、“天赐永宁——黄岩历史文化陈列”、“千峰翠色——黄岩窑青瓷陈列”、“浮屠奇珍——灵石寺塔文物陈列”、“铁骨丹青——陈叔亮书画陈列”。



2017051109420893.jpg


10:08:00
2019-09-25

❖第一站:黄岩青瓷博物馆


嘉宾:黄岩博物馆馆长 罗永华


黄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从考古调查看,黄岩窑始烧于西周时期,属于越窑系统。其间经历了三次集中生产高潮,遗留下了埠头堂、下园山、沙埠三处从东汉至北宋时间相对连续的窑址群。


黄岩窑陈佳博物馆直播_20190924203649_副本.jpg


记者:什么样的青瓷可以称作是黄岩窑出土的瓷器?什么又叫做沙埠窑呢?


罗馆长:黄岩窑主要是地理概念,唐朝立县后,县域范围包括现在的椒江、路桥、黄岩、温岭,这一带范围出土的瓷器包括古窑址,我们称它为黄岩窑。沙埠窑指沙埠镇为中心在院桥、高桥、沙埠三个乡镇交汇处发现的7个窑址群,实际上是有十几个窑址,这一带我们称为沙埠窑。


10:15:09
2019-09-25

❖第一站:黄岩青瓷博物馆


三国·堆塑五管瓶



国家二级文物,最大特点是上面有很多台州的海产品,打底水波纹,上面有乌龟、鳖、黄鱼、海鳗、螺丝等,好像在浅海里游动,一幅画一样,比较具有台州地方特色。


北宋·牡丹纹青瓷孔明碗



国家一级文物,沙埠金家岙堂窑址出土的。碗内刻了五朵小花,中间刻了一朵大大的牡丹花。保存完整、釉色漂亮。中间是空的,放热水可以防烫,一千多年前,古人把它做成两层用来防烫。还有可能是祭祀用的器物。


叫孔明碗还有个故事:在三国时候,诸葛亮生病了,曹军派了太子到军营看望,诸葛亮用这种浅底的碗盛满饭,太子看到诸葛亮吃这么多饭,回去报告没有生病。(类似“空城计”,迷惑敌人)


五代·鹦鹉纹青瓷盆



虽然残缺,但它是黄岩窑最具特色的器物。鹦鹉一个头朝下,那边是朝上,首尾相遥。它的嘴巴——喙,有个勾。边上都是莲花纹。像这种花纹的瓷器或者瓷片,如果在其他地方看到的话,它就是我们黄岩窑生产的东西。


10:18:10
2019-09-25

❖第一站:黄岩青瓷博物馆


黄岩窑,特别是沙埠窑,应该说以外销为主的。据台州文物专家研究,在菲律宾、日本都发现有黄岩窑的瓷器残片。


记者:当时的话为什么黄岩的烧造行业这么兴盛?


罗馆长:1.我们这里有瓷土;2.山比较多,烧的木材也很多;3.最主要运输条件便利,河道比较多,五代时候还有人工河道南官河、东官河。




10:19:43
2019-09-25

❖第一站:黄岩青瓷博物馆



记者:沙埠窑址群是怎么被发现的?


罗馆长:1956年,修建秀岭水库时发现了五十几座的墓葬,专家推断这200多件瓷器应该在边上有窑址生产,周边找窑址,结果就找到了沙埠窑址群。但有个问题,秀岭水库出土的都是唐朝以前的,沙埠窑都是晚唐、五代到北宋的。当时专家推断秀岭水库的瓷器不是沙埠窑生产的,可能是越窑那边南运而来。


在1989年,发现了埠头堂窑址群,得出结论秀岭水库出土的瓷器是路桥埠头堂生产的。也是黄岩本地生产的,不是从绍兴运过来的。



10:21:36
2019-09-25

❖第一站:黄岩青瓷博物馆


记者:现在的话沙埠窑址的现场情况是怎么样的?


罗馆长:现在的沙埠窑址群主要有7大窑址组成。竹家岭今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可以进行考古发掘,现在进行发掘。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沙埠溪,可以通道西江再到永宁江,再到椒江到东海去,所以这里运输比较方便。这个下余窑就是最靠近沙埠溪的地方。



10:22:16
2019-09-25

第一站:黄岩青瓷博物馆

直播回放


(视频时长:16分34秒)


10:23:53
2019-09-25

实品展示视频


(视频时长:2分13秒)


10:24:14
2019-09-25

❖第二站:下余窑址


嘉宾:黄岩博物馆副馆长 林杰



沙埠镇青瓷村北部下余窑窑址,和高桥街道瓦瓷窑村相连,旁边就是瓦瓷窑窑址。年代大概是晚唐到北宋,面积大概7000平方米。



10:24:52
2019-09-25

❖第二站:下余窑址



浙江地区一般都是龙窑,像长龙卧在山坡上,坡度15-20度,一般长度为50来米,山下平地处是窑头,有制瓷的作坊,淘洗的池塘等等,但由于下余窑破坏的比较厉害,现在基本看不出了。


10:27:20
2019-09-25

❖第二站:下余窑址


记者:在这周围聚集了好几个窑址,这是什么原因呢?


林馆长:这里有充足的燃料和燃料和瓷土,还有最重要的是运输,造出来的瓷器要通过水运运出去,运往东南亚、日本、高丽等。这里还保存着古道以及旁边是沙埠溪,古代水运是最廉价的。


10:28:20
2019-09-25

❖第二站:下余窑址


窑址规模非常大,用现在的话讲应该是一个产业群,用当时的神话传说“九龙透天”来形容,当时九条窑的烟雾冲上云霄,场景是非常壮观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10:30:10
2019-09-25

第二站:下余窑址

直播回放


(视频时长:8分31秒)



10:31:27
2019-09-25

❖第三站:沙埠镇青瓷村文化礼堂


嘉宾:

朱忠法  青瓷村村民

陈洪亮  青瓷村原村委会主任

周建灿  浙江省历史学会会员、台州市收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黄岩区历史学会理事、黄岩中学历史老师


“九龙透天”传说



朱忠法:开始的时候是说天上有个瓷神下凡。下凡后看到我们沙埠这一带地方蛮好的,看到滩江的地方水陆交通比较方便,看到我们金岙龙凤山这一带风景蛮好的,比较优美。他就定居这地方,住在这地方。年长日久,他生了八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大了以后都跟着父亲学艺。每个人手艺精通。



10:32:45
2019-09-25

❖第三站:沙埠镇青瓷村文化礼堂



记者:我们刚讲八个窑,那“九龙透天”是怎么一回事呢?


陈洪亮:他们八个兄弟,就是说开我们霅(zhà)溪周围是八只窑。他们八只窑开起来,每只窑的烟都透上去好像九龙一样。八兄弟本领好,东西做起来销路都销到外国,每个国家都有。八人死了以后,我们这里有一个八圣庙,八圣庙就是纪念八兄弟。


大概在北宋期间,大概是一千多年头了,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10:34:57
2019-09-25

❖第三站:沙埠镇青瓷村文化礼堂



周建灿:“九龙透天”,那个时候的瓷窑烧造采用龙窑这种形式,从山脚一直到山头或者半山腰。在瓷窑封焖的时候,烟就可以从半山腰或者山头这个烟囱往上冲。那么在风吹的过程中,烟卷起来像龙一样这也说明那个时候的窑火非常的旺。这几年陆续发现周边还有很多新的瓷窑。


沙埠窑群的话,不单单包括沙埠青瓷村这一带的,包括院桥一带,其实还有很多。据我们初步估计,可能有二三十只。量非常大,说明当时的烧造规模非常大,而且烧造时间也比较长。据我们考证,应该是从唐末、五代一直到南宋,它都有在烧。


10:38:47
2019-09-25

❖第三站:沙埠镇青瓷村文化礼堂



记者:为什么沙埠这个地方,烧造业这么发达?


周建灿一、资源丰富,烧窑需要木材,背靠太湖山,有优质的木材。那个时候一般用松木。二、沙埠前面有一块空旷的地带,泥质好,可以提供非常优质的瓷土资源。再加上烧瓷的话,烧出来之后肯定要远销出去吧,需要发达的交通。沙埠恰好有一条溪——永丰河。往北走,西江、永宁江、椒江,然后可以出海,就是交通发达。产量高了也不愁。



10:39:00
2019-09-25

第三站:沙埠镇青瓷村文化礼堂

直播回放


(视频时长:9分36秒)


10:39:46
2019-09-25

❖第四站:竹家岭窑址


嘉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谢西营



竹家岭窑址位于沙埠街南面约1公里处。窑址坐北朝南,东南部和北部为农田,西部为山岭,北侧有北岙溪经歧田村流入永丰河。窑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60米,面积约30000平方米。从调查情况来看,竹家岭窑址是沙埠青瓷窑址群内面积最大、遗物最丰富的窑址,窑址地表上堆积有大量窑具和瓷器残片。


11:09:42
2019-09-25

❖第四站:竹家岭窑址



我们的考古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窑炉和废品堆积区。窑炉是浙江地区较为普遍的龙窑,龙窑主要分为火膛、窑床和排烟室三大区域。从近几个月的发掘来看,我们这个龙窑的成品率高,也就是说质量比较好。而从位置来说,窑炉的中段位置烧的质量比较高,因为中段火候最好掌控,前面部分火力过猛,后端火力不够


11:14:21
2019-09-25

❖第四站:竹家岭窑址

废品堆积区



我们清理是按照地层来清理,对我们出土的窑具进行数量统计,根据窑具的保存程度分成两种,一种是残存在三分之二以上的算作一件,统计数量和种类。另外一种比较破碎的,统一进行电子秤称重,这种重量统计也可以转化为数量统计。我们在考古发掘中尽最大程度了解信息,根据已经知道窑具的数量大致估算瓷器的产量。


11:25:09
2019-09-25

❖第四站:竹家岭窑址



匣钵的作用,一方面是保护瓷器不会落灰,保证质量。第二个一个个叠加堆放,可以充分利用窑洞空间。它有M型匣钵,直筒型匣钵等形状。纹路的话折扇纹、凤凰纹路,这个还有浅浮雕效果,可以看出这些瓷片是外来技术和当地特色相结合的产物。


从我们现在来看,主要是北宋晚期,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挖掘完。对我们考古来说,虽然是残次品并不是什么宝贝,但我们可以通过收集瓷片来了解古代的手工业历史,主要是学术价值,不是经济价值。沙埠窑址是台州地区第一个窑址,现在这段历史还是空白,没有记载。我们通过这些瓷片可以最大限度提取信息量,把沙埠窑历史面貌丰满起来,甚至填满浙江乃至陶瓷史的空白


11:28:39
2019-09-25

第四站:竹家岭窑址

直播回放


(视频时长:28分04秒)



11:35:31
2019-09-25

黄岩窑青瓷生产流程


(视频时长:1分05秒)


11:39:43
2019-09-25

❖第五站:

沙埠竹家岭青瓷文化展览馆


嘉宾:沙埠竹家岭青瓷文化展览馆谢振威



离竹家岭青瓷窑址两百米左右的山脚下,一家青瓷文化展览馆,这里有1000多类各色瓷具


谢振威做青瓷是比较难,每一步工序都要很认真不能马虎,不然就会前功尽弃。希望通过努力能够还原沙埠古老技艺。


11:42:09
2019-09-25

❖第五站:

沙埠竹家岭青瓷文化展览馆



青瓷制作步骤

↓↓↓

第一步是拉胚,用的是沙埠的泥土。沙埠土质比较好,泥土细腻柔软,适合做青瓷。土质成分不同,做得颜色也会与其他地方不同。现在做得瓷器主要是为了还原沙埠以前工艺。


第二步是刻花,拉胚好的器具等干了之后,在进行外表刻花。青瓷的生产每一步都很重要,对美术有一定要求。现在主要还原唐宋时期的沙埠瓷具。


第三步是烧制 ,也是第一部烧,把泥烧成陶。让瓷具硬度发生变化。


第四步是上釉,材料采用山上矿物质、泥、材料搅拌均匀制作。 上釉也分为两步,第一部把陶具浸入,第二步是喷釉。

  

第五步是再次烧制,1200度的温度让釉变成青色。沙埠青瓷与龙泉不同,颜色独特。



谢振威:希望能够传承文化,希望沙埠瓷具被更多人了解,走向全国,也希望让台州老百姓了解我们自己的瓷器文化。



11:43:20
2019-09-25

❖第五站:

沙埠竹家岭青瓷文化展览馆



沙埠中心小学将第二课堂放在这里,动手制作陶具。培育文化基因,传承文化。


希望通过一系列举措,恢复沙埠青瓷技艺,培养工匠,未来打造青瓷小镇,推动文化公园,博物馆,名家工作室的建设。打造沙埠青瓷文化园,恢复沙埠青瓷的往日辉煌。



12:19:40
2019-09-25

第五站:沙埠竹家岭青瓷文化展览馆

直播回放



(视频时长:21分47秒)




沙埠青瓷窑址


沙埠青瓷窑址(群)位于黄岩城区西南约15公里的沙埠、高桥之间,以凤凰山北麓仙村岭为中心,栅溪(霅溪)两岸呈半月形分布的山坡上,共有七处窑址保护点。


从沙埠街向东约一公里开始,沿山麓按顺序分别排列有七个窑址保护点,分别是竹家岭窑址、凤凰山窑址、下山头窑址、窑坦窑址、金家岙堂窑址、下余窑址和瓦瓷窑窑址。各窑址中堆积层面积最大的约10000平方米,最小的约1000平方米。窑址多依山而建,或朝南,或坐东朝西。



窑址群遗物堆积丰富,窑场总面积约达7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一般厚1-2米,最厚处可达6米。窑床均设置在山坡上,多属斜坡式龙窑,一般长50米左右,宽2.5米。烟囱在半山腰,窑炉、火膛及制瓷作坊位于山脚平地。


各窑址年代约为晚唐至北宋时期。从最新调查资料来看,各窑址点所见器物种类以青瓷为主,另有少量酱釉产品,质量较高。青瓷产品可辨器形有碗、壶、罐、盘、盆为主,及各式杯、茶托、灯盏、粉盒、水盂、瓶、洗等。酱釉产品可辨器形有盒、碗、盏等。




沙埠青瓷窑址


2016年11月15日至17日,黄岩沙埠青瓷窑址学术研讨会在黄岩举行。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光尧、北京大学教授秦大树、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刘未、中国文物出版社原副主编张昌倬与省文化厅、考古所、博物馆、社科院、青瓷协会、浙江大学等单位的考古专家们一起,参观了黄岩博物馆黄岩窑的藏品,实地考察了沙埠镇下余、竺家岭等窑址。


在竺家岭窑址,北宋年间遗留的沙埠青瓷窑残片形成的“垃圾堆”,随处可见。首次实地考察的专家见了,均为当年黄岩青瓷窑发展盛况感到惊讶。“北宋时期,黄岩青瓷窑品很丰富,质量在同时期也较好。”“看了黄岩沙埠窑的青瓷展品和遗址,我感到震惊。”


“这次考察至少让我认识了黄岩青瓷窑的两个特点,一是釉色除了翠青和叶青泛黄,还有部分是淡青和粉青色这样的浅色;二是烧制方法使用垫圈等窑具。这将有利于对黄岩青瓷窑品的鉴别。”北京大学教授秦大树说。“窑址调查后,还要有规范地考古发掘,这样才更加科学。”王光尧建议。省博物馆研究员沈琼华表示,以前对黄岩沙埠窑不够了解和关注,“今后我们要加强对它的研究和探讨。”省文化厅原副厅长连晓鸣建议,要在积极保护前提下加以研究、开发,结合旅游做好规划,再慢慢起步。


  龙         窑   

(网络配图)


龙窑多见于中国南方,因其形似龙而得名,是南方主要的窑炉体系。龙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浙江德清地区早于夏代就已经出现烧造原始青瓷的龙窑,至东汉时期龙窑被广泛使用并基本定型,至宋代龙窑的结构达到完善。


龙窑多依山而建,与地平线构成10°-20°的倾角,以利用山体坡度形成自然抽力。通常窑头角度较大,约20°,有利于预热和升温,中部约15°,尾部约11°,有利于保温。龙窑窑尾不设烟囱,倾斜的窑身实际上起着烟囱的作用。龙窑一般长约20-80米,宽约1.5-2.5米,高约1.6-2米。窑炉顶部一般为拱形。窑身两侧置投柴高约1.6-2米。窑炉顶部一般为拱形。窑身两侧置投柴出窑之用。龙窑通常以木柴为主要燃料,大多烧还原焰。


附上央视《探索与发现

竹家岭龙窑的部分内容

↓↓↓


  匣         钵   

(网络配图)


匣钵是放置瓷坯的窑具,有筒形、漏斗形、“M”形、碗形等,它能够使得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受热均匀,且与窑火隔绝,避免釉面受到烟尘、落渣的污染,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窑炉的竖向空间,扩大和升高窑室。匣钵在提高瓷器的烧成质量、扩大产量和减少烧制成本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匣钵最早见于南朝,浙江慈溪越窑、江西丰城洪州窑、湖南岳州窑等都是早期使用匣钵的窑场。晚唐时期慈溪上林湖越窑使用的瓷质匣钵是非常特殊的种类,它以瓷土为胎,一匣一器,接口处涂釉密封,形成密闭空间,这样可以避免开窑冷却时釉面的二次氧化,以保证釉色的清纯明亮。可以说瓷质匣钵的发明对于秘色瓷的烧制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策划:葛昕、郑思佳

全媒体记者:陈佳、陈胜、李娜

洪艇、阮逸帆、李涛涛

泮昊、俞晨超、周先端

潘财胜、沈玲娜、包琦

小编:尤佳丽、方人杰

责编:周颖

视频统筹:杨滟北

统筹:王倩倩、杨丹宁

监制:高建平、郑思佳

无限台州APP原创

台州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qrcode

扫一扫

手机上看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