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报:三立三进三突围——“一体化”“高质量”的台州答卷

无限台州   2020-07-14 08:15:24 阅读量:9888


今天(7月14日)

《浙江日报》整版刊文

《三立三进三突围——

“一体化”“高质量”的台州答卷》


微信图片_20200714075705.png


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的台州,居山面海,山海兼利,是中国大陆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


  兼得山海之利的台州,不仅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更在改革开放以来创下了“民营主导+政府推动”为主要特征的民营经济“台州现象”。


  台州是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制造的重要板块,拥有21个百亿规模以上的块状经济、36个特色产业集群、6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299个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国内外第一。


  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作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台州牢记“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台州民营经济再创新辉煌,再上新台阶”的嘱托,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力构筑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


一纸台州的答题思路


  长三角一体化是大局所需、大势所趋,是中国对内对外开放的一步“先手棋”。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这块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乘着区域一体化的东风,连江通海的长三角,正以“抱团”之势,参与全球竞争合作,也自此承载起非同寻常的国家使命。


  对于“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浙江而言,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更是“窗口”建设的快进键。


微信图片_20200714075544.jpg

储伏龙 摄


  在这个“窗口”中,台州如何回应和担当,奋力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争创台州新优势,在浙江新时代“窗口”建设中融入更多“台州元素”?


  找准优势,谋定思路!2020年,台州提出以“民营经济立市、制造之都立业、垦荒精神立心”,推动“城市发展向‘二次城市化’迈进、产业升级向‘两业并举’迈进、社会治理向‘两智融合’迈进”、在“思想理念上突围、项目攻坚上突围、开放接轨上突围”的“三立三进三突围”,被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称为中国经济最有希望的地区之一的台州,正为高质量发展的明天答卷奋笔疾书。


“三立”谋优


  台州经济,民营为本,本立市兴。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地区之一,民营经济为台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台州竞争力的根本来源。


  有一组数据充分表明民营经济之于台州的重要性——在台州,有着55家主板上市公司和近60万个市场主体,每10个人就有一位老板,民营经济的比重占到了99.5%。


  蓬勃的民营经济让台州的发展有了充沛的阳光雨露和肥沃土壤,而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壤中,被“垦荒精神”哺育的台州人,也铸就了一张制造的金字招牌。


  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从早期的以机制优势和先发优势占领市场,实现了量的扩张,到后来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台州从一个几乎纯农业地区蝶变成工业大市、制造大市,“台州制造”走进世界每个角落。


  汽车及配件、摩托车、化学原料药、模具、厨房家电、低压铜阀门、欧式古典家具、小型农用泵、缝纫机、智能马桶……“台州制造”拥有无数的标签,产生了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模具与塑料、医药医化、智能马桶、缝制设备、泵与电机等“七大千亿”产业;有了数十年如一日,以极致为目标的实业家,有着把科技创新,作为贯穿发展始终的发展理念。


微信图片_20200714075537.jpg

台州汽车工厂 储伏龙 摄


  民营经济、制造业和垦荒精神,是台州在浙江最叫得响的区域发展特色,是体现“中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的关键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民营经济、制造业和垦荒精神”也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优越性。


  明确自身的优势和闪光点,才是开发和融入的基础。因此,台州提出,在全省新时代“窗口”建设中,立足点就是“三立”。


  台州以宏大视野把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性”和“规律性”问题,以持续之力紧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和“方向性”问题,以务实之策破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性”和“紧迫性”问题。突出制造之都立业的台州,是长三角南翼的制造重镇,制造业是台州最“硬核”的发展基底,台州要把“台州制造”高质量发展摆到浙江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大局下把握,把“台州制造”摆到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大体系中去对标、谋划,以全球先进目标定位进一步谋深谋准台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突出垦荒精神立心的台州,诞生了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历久弥新,是台州城市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三进”求新


  2019年年初,一条崭新的高速公路贯通台州东部沿海。


  宽广的台州湾海面上,雄伟的跨海大桥跨越南北,宽阔的行车道上,往返的车辆穿梭于甬、台、温的山海之间。


  台州沿海高速又称为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顾名思义,这是甬台温三地的又一条高速大通道。


  从南往北,东海之滨巨龙蜿蜒。作为浙江“四大”建设、打造“三个1小时交通圈”的标志性工程,这条大通道不仅是带动浙江东南沿海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也是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撬动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强有力杠杆,对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融入长三角,构筑杭、甬、温都市圈,发展温台沿海产业带,保护和合理开发浙东沿海的蓝色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它,城与城之间的时空距离瞬间拉近,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态,人们出行和生活的方式,都将因此改变。


微信图片_20200714075523.jpg

台州沿海高速


  1994年,台州撤地设市,迎来“一次城市化”的标志。


  从无到有,从普到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带来了“二次城市化”的契机。


  进入“十四五”谋划阶段,台州着眼于“新”,突出高质量,提出推动“城市发展向‘二次城市化’迈进、产业升级向‘两业并举’迈进、社会治理向‘两智融合’迈进”,以此深化“八八战略”新实践主攻方向。


  深入思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人口集聚、城市产业发展,谋划快速提升市区首位度、快速推进市区高素质人口集聚的重大举措。台州以“二次城市化”为抓手,努力打破“县域经济”格局,向着建设高能级“都市区”,向着全面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迈进,从人口由乡到城的流动,继而转变为城市间的流动,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大都市集聚。


  制造是台州最“硬核”的发展根基,当前的台州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形成了“321”产业结构。


  “跳出制造业抓制造业”,全面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台州产业升级向“两业并举”按下了“加速键”。


  以“二三产业融合”的视角,进一步梳理“台州制造”的产业体系。依托汽车、医药等产业,台州要打造若干个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以龙头企业和全产业链,打造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的第一层级。以泵与电机、模具与塑料、智能家居等产业,培育国内先进产业集群,让产业份额在国内占据一定比重,努力成为在国内具备领先优势产业的第二层级。以5G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海洋科技等产业,放眼未来竞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支撑长远发展的未来产业为第三层级。培育与台州制造业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如现代物流、现代金融、软件和信息服务、总部经济等,着眼“制造业服务化”的第四层级。


  台州要在梳理产业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科技创新摆在台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C位”,进一步走好走实科技新长征。


  除此之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正是台州推动社会治理向“两智融合”迈进的方向。


  台州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把人民的向往作为城市治理的方向,把人民的需求作为城市治理的追求,把人民的痛点作为治理的重点,把人民的感受作为检验治理成效的标尺,更好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推动市民群众广泛参与城市治理,把治理工作做得更加精细。


  台州要突出“5G+城市”,以“城市大脑”工程为引领,系统谋划5G技术在城市交通、教育、医疗、政务、平安、社区治理等领域的数据集成和场景应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突出“群众智慧”和“人工智能”互相融合,把“数字化”和“网格化”结合起来,打造“智慧智能、民本民治、共建共享”的台州治理新模式。


“三突围”亮招


  40多年前,台州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先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40多年后的今天,台州能不能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风口”上?


  谋优求新的台州,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融入“一带一路”,作为释放动能的关键招和决胜未来的“胜负手”来抓。


  对台州而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是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上开疆拓土,是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日前,台州印发了《台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0年工作要点》,全面对接上海市辖区、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产业园、国企、外企、世界500强和各商会资源,全方位接轨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实现工作机制、发展平台、科技、金融、民生、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动员全市域全方位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通过对接和融入提升台州的综合实力,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统一思想,拿出干劲。台州亮招“三突围”,在思想理念上突围,形成“向前冲、不服输、拼命干”的氛围,进一步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也要在项目攻坚上突围,坚持项目为王,扩总量优结构,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在开放接轨上突围,头脑里装着世界地图,时刻关注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的发展动向。要把接轨大上海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中之重,作为今年台州市委、市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力争在科创、产业、经贸、金融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在今年台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中,台州部署了“四个重大”:举办一批具有标志意义的重大活动,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平台,推进一批具有引领意义的重大项目,突破一批具有实质意义的重大事项。以新思路、新作为、新担当,推动台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工作取得新成效。台州将全面对接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全面对接上海国企、外企和世界500强,全面对接上海各重点产业园区,全面对接上海各商会资源,提出“要把干部派进去,把产业接进去,把活动办进去”,台州正以“制造之都”建设为关键抓手,大力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产业梯度互补、与甬台温临港产业带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将台州打造成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1574641437368637.png


  登高望远谋发展,勇担使命谱新篇。


  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曙光之城,必将再添阳光!


小编:罗声

主编:裴丽阳

统筹:周颖

监制:牟毅

来源:浙江日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