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台州

qrcode

扫一扫

手机上看更精彩

台州古村落︱山头郑:民国年间的陈年旧事

无限台州文化频道   2018-08-02 11:26:34

地理档案

山头郑隶属天台县南屏乡,曾为南山区公所驻地。南有前山岗头,北有殿后山,六另岗抱于东,十三罗山居于西。最早住朱姓,曾名山头朱。元末东阳县窈川郑姓打猎来此居,改今名,清同治年间村中建通德书院。现村中存有数幢民国年间建的洋房,并有一条保存完好的老街。


1郑古为祖居.jpg

郑古为祖居


山头郑村的形成源自一个传说,那是与孟五公和猎弹将军有关的故事。这个传说不仅记载在《郑氏宗谱》上,同样在村民口中传诵着。村中的那条老街,有一座神龛,猎弹将军就一直被供奉在那里,将军威武的身姿使得这个传说更加地生动,传说中的每个情节也格外地具体。神龛两旁有一幅楹联:“荥阳郡孟五开基昌万代,通德里裔孙发迹布全球。”这不但说明了山头郑村的渊源,同样道出了山头郑人的兴旺。


2瑞溪上的石拱桥.jpg

-瑞溪上的石拱桥


那是元朝的某个秋日,孟五公游猎于山间,随身背着一尊木雕的猎弹将军,希望这位将军能给他带来好运。当他行至山头郑休息时,放在地上的木雕如同生了根一样,搬不动了。孟五公心想,莫非是猎弹将军希望我能留在此地。抬头之际,眼前的青山秀水更让他心动,于是,他在溪旁搭建了茅屋,山坡上开几畦菜地,并娶了山头叶的一位女子为妻,渐渐地,也就有了山头郑这座山村。


3神龛.jpg

-神龛


每年的大年初一,山头郑的郑氏村民都端着五味粥,来到村中猎弹将军的神龛前,拜祭这位给村民带来好运的猎弹将军,同样也缅怀村庄的祖先孟五公。于是,在南山也就有了“山头郑人痴哄哄,正月初一拜墙孔”的说法,新年第一天的祭拜,是对祖先的缅怀,也是对新年的祈福,祈求着新年中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村道.jpg

-村道


村舍依山而建,层层叠叠,茂盛的树木将整个村庄掩隐于绿叶之中,站在远处还真无法想象,山坡上会有一个如此大的村庄。当一缕炊烟从树梢上袅袅升起,这又是一户农家了,他们世代生活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村口的那几株樟树与村庄一样的古老,树下的石凳上,总会有几位老人坐在一起,聊着村中的旧事,在过往路人的眼中,老人与古树似乎是联在一起的景致,他们一起见证了村庄的岁月。

5老街旁的民居.jpg

-老街旁的民居


瑞溪在村前流过。与瑞溪相平衡的是村中的那条老街,街称瑞屏街,每逢农历三、八的集市,老街还是十分地热闹。在村民心中,老街分成几个地段,从西到东分别被称为桥头、樟树下塘、大门前、三角、大路上,大门前是最为热闹的地段,当年街中有一座节孝牌坊。西端的入街处,有一座茶楼,门楣上写“通德里”三字,在樟树下塘不到的地方,有一座过街楼,粉墙上原有“半月拱秀”四字。民国年间,街上的和瑞店是较大的一家店铺,卖的是南北货。走在这条老街上,时间仿佛都已凝固了。


山头郑村以郑姓居民为主,当年的郑氏宗祠就建在村中的山坡上,祠堂虽然拆除已有好多年了,祠堂建筑的宏伟之势,在村中老人的口中时常说起。拆除了的祠堂成为当时学校的操场,祠堂中的那几只磉子盘还留在原处,从这几只磉子盘的位置,人们还能还原当年祠堂的格局。同样,从磉子盘的尺寸,人们也能想象得出当年祠堂的宏伟。


祠堂的旁边是当年的通德书院,读书不但让人成为一位知书达理的人,而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德之士。据《郑氏宗谱》记载,通德书院建于清同治年间,岁月间,郑家子弟就在书院中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从书院的遗址旁走过,阵阵的读书声仿佛还回荡在山道的深处。


6老街过街楼.jpg

-老街过街楼


民国年间,山头郑有过一段让村里人现在都感到自豪的历史。山头郑是当时南山最为重要的村镇,也是当时乡公所所在地,村中的这条老街也是当时南山最为繁华的街道,林立的店铺,村民不但能买到南北货,同样也能买到城里人所拥有的那些洋货。当然还有数家当铺。南山人都称山头郑为小上海,同样民国年间山头郑也出过几位响当当的人物,至今村里的老人还时常提起旧时的这些人物。


郑少卯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在江苏和苏州等地方法院任职,他当年所建的小洋房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这闭塞的山村中,小洋房显得有点别样,它不同于四合院那样的封闭,也不同于村中三透那样的一个道地连着另一个道地的气派。小洋房为三合院格局,但开阔的门头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气势,二楼的走廊是典型的民国风格。建国之后,洋房成为了区卫生院用房,后来,又成为了乡邮电局营业场所。

8郑少泉故居听泉楼.jpg

-郑少泉故居听泉楼


郑少泉是另一位让村民感到自豪的人物,他在绍兴和湖州等地方法院任职,回乡后,他在瑞溪北岸建造了一幢三层的楼房,面阔三间,青瓦盖顶,并将此楼命名为“听泉楼”,在此安度晚年。


7郑古为故居侧面.jpg

-郑古为故居侧面


民国年间的山头郑,郑古为的名字以多种身份活在南山人的口中,或是地方的一位绅士,或是南山的头脑人物,或是一位医学高明的郎中。然而作为南山乡乡长,他也成为南山一位显赫的人物。郑古为,字仁山,村里人称他为仁山先生。他所建造的那幢小洋房,让人感到他并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

9郑古为故居阳台.jpg

-郑古为故居阳台


原以为这样的洋房只会出现在县城,民国年间,在如此偏僻的山村竟也有如此洋派的楼房,这不得不让人们惊讶。也以为眼前的这幢洋房一定是见过世面的留洋归来的学人所建,但出乎意料的这幢楼的主人竟是双脚没走出过大山的医生所造。小洋房为四层,主楼其实只有三层,因地处山坡,所以东边的一侧为四层,宅院坐北朝南,大门就开在院子的东侧。西侧有一水泥阳台。


岁月中的一些旧事悄然退去,旧事中的一些细节,却因为眼前的这幢宅院而重新钩起。从这座洋房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聪明之处,尤其是屋顶的水泥阳台,这个阳台是当时整个南山惟一的阳台,也是天台最早的水泥阳台之一。房中的旋转木楼梯也是他用水糕片盘旋迭放,让木匠按此模型建造的。建成这幢小洋房那年,恰好是仁山先生人生的辉煌之时,那年他31岁。


细细想来,民国年间山头郑的繁荣,不只是因为它处于南山中心的地理位置,更因为村中那些人物的闯劲和聪明。

内容支持︱台州市档案局、市农办

小编︱包云青

责编︱张瑞斌

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3059)